2024年广东省成考高起点《语文》考点解析(7)
编辑整理:广东成考网 发表时间:2023-12-27 15:50:03 【大 中 小】
【导读】在文言文内容中,文言文虚词“之”、“乃”、是比较常见的额词语,整理相关考试知识点,可供考生了解。
文言文虚词:之
一、代词
“之”作为代词,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之”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之谓:谓我。
二、连词,是结构助词
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例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
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
例如: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
三、动词
表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例如:
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之薛:到达薛地
文言文虚词:乃
一、副词
作为副词,“乃”可以表示多种接续关系或情态,有时用法近于连词。
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等。例如:今尔出于崖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反而”、“竟然”等。例如: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3、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确认,可译为“这”、“这就是”等。例如: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4、表示对结果的强调,可译为“才”、“这才”等。例如: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5、表示递进,常与“至”等合用,或译为“以至”、“以至于”。例如: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二、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通常只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本文标签:广东成考语文2024年广东省成考高起点《语文》考点解析(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gzkw.com)
《广东成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