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现代文阅读(
编辑整理:广东成考网 发表时间:2018-11-16 21:47:12 【大 中 小】
现代文阅读(三) 散文议论文强化练习题及详解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2-25题。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与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游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了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郎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22.联系后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贬官文化",具体说就是指:(5分) (不超过35字)试举两例: ① ② 23.作者说"洞庭湖小了"是因为(3分) (不超过30字)作者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因为(5分) (不超过30分) 24.洞庭湖为什么是一个让人们捉摸的"奇怪的湖"(3分) (不超过30字) 25.下列说法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4分)( ) A.文章以"贬官文化"起笔,旨在引出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再引出洞庭湖,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 B.自范仲淹始,洞庭湖成为文化胜迹,引人遐思。 C.文章对范仲淹的胸襟气度是持保留态度的赞叹。 D.文章继范后写到吕洞宾,旨在表明范文一出,给洞庭湖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但也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和目光。 E.引用的长联是后人对洞庭湖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沉思索的佐证。 22.古代京官被贬用外地,寄情山水,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此类文化即为"贬官文化".举例: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③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任选两例,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相对范心忧天下的胸襟气度,古人的眼中,洞庭湖就显得毫无分量了。洞庭湖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具有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识,包容量很大。 24.洞庭湖作为文化载体(意象),具有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耐人寻味、深思。 25.A、B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3题。 梦 与 现 实 (1923年冬) 郭沫若 上 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花园地上。一切的树木都在赞美着自己的(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ding)。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们,飞罢,飞罢,莫尽(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罢。阳光是这么暖和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丙)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跟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在没有花园的坟垒里去了。——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呢! 下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的东总弄,面前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一团团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注:蹲)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从新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的一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向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来她的竹竿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顽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着她们,一面想: 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妨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上篇) 1.文中甲乙丙处分别填入的词应是 A.清闲 停 想 B.幽闲 站 悟 C.安闲 黏 感 2.根据文意,在ding处填上一个词语。 3.画线句中“背景”可以具体概括为(限八个以内):□□□□□□□□ 4.“我觉悟到他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中“自然的美”是指:( ) A.女郎是美的,体现了自然美。 B.女郎是自然美的体现。 C.女郎与自然结合,有一种和谐之美。 D.女郎是美的,自然也是美的。 5.“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做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的正确理解是:( ) A. 希望自己也能得到盲女的花圈 B. 产生幻觉,进入了一个美好而令人适意的梦境 C. 蝴蝶有通人性的一面,是美好的象征 D. 表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6.“我埋没在花园的坟垒里了”一句正确理解的:( ) A. 只要是美的,死去了也心甘情愿 B. 表现了自己被陶醉的心情 C. 暗示着虽然是美好的憧憬,但仍然是没有出路的 D. 作者是浪漫主义诗人,此句表现了他浪漫主义色彩 7.根据文意,补写出上篇的结尾句。 □□□□□□□ 8.文中提到泰戈尔,他是_________(国籍)诗人,其著名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 (下篇) 9.“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一句中的“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从新再卷”一句中“好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莎士比亚是_____国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与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悲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有喜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为什么说两个铜元“成了我献给他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纵观上下篇,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进行了对比描述,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姐妹(或姐姐妹妹) 3.月光温柔,彩蝶纷飞 4.B 5.B 6.B 7.多么适意的梦境 8.印度 《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三个诗集中选填两个即可) 9.强调所看见的场景,更突出盲妇母女的悲惨情景。 10.暗示女丐是一个盲人 11.英 文艺复兴 诗人 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选填四个)、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选填两个) 12.钱虽然很少,但深深表示对盲女生活勇报的敬意 17.寒冷、凄苦 18.人物、季节、环境、气氛;梦的幻灭,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愤恨与对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题。 养 蚕 丰子恺 1.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第一件是养蚕。 2.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的举行。(a)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b)她欢喜这暮春的(d),(c)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暑假,桑葚已奶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着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都要去走。 3.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过了几夭要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似乎以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却不客气的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4.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的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的身边,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里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姊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并叠起,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5.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尽兴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6.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真是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姊,都像童话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的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所谓饲蚕,是养犯人;所谓缫丝,是施炮烙!原来当时这种欢乐与幸福的背景是生灵的虐杀!早知如此,我决计不要吃他们的桑葚和软糕了。近来读《西青散记》,看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7.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927年) 1.填入第2段a、b、c处的虚词依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是 ②其实 ③然而 ④由于 ⑤所以 ⑥既然 2.填入第2段d处的词语应是( ) A.点缀 B.趣事 C.劳作 D.农事 3.一年一度的养蚕“乐事”是指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4段中的“非常的空气”是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第6段中,为什么说“他们当时的剧的主人公便是我”?(限15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与出第6段的段意(限8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本文的主旨有一定的复杂性,哪一句话体现了这种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 8.《养蚕》是丰子恺早期作品。它写的是儿童,是自己,它以( )的感情,朴素自然的语言感动着读者。括号中的词语是 A.真挚 B.真切 C.真率 D.朴素 E.绵绵 1.②③⑤ 2.A 3.采桑叶 吃桑葚 做叶碗 采桑葚 走跳板 吃pi杷软糕 4.①养蚕时的忙碌 ②采茧时的沉闷 ③做丝时的热闹 5.“我”在养蚕中成了最有乐趣的人 6.写养蚕之悲 7. “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8.D
本文标签:广东成考语文【广东成考】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现代文阅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gzkw.com)
《广东成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